锦州守护舌尖安全,筑牢食品包装防线

在日常生活中,食品包装是我们可以接触中国食品的“第一道关卡”。从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预包装设计食品,到外卖送来的餐食,食品产品包装无处不在,它不仅关乎国家食品的品质与安全,更与广大学生消费者的切身经济利益关系紧密相连。

 食品进行包装是保障我国食品企业安全的关键一环。它如同食品的“保护铠甲”,在运输、储存管理过程中,防止食品发展受到影响微生物、灰尘、水分等外界环境因素的污染,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教育价值。例如,一些可以采用真空包装的肉类食品,能有效隔绝空气,延长保质期,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同时,食品包装上清晰标注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是消费者通过了解国家食品公司基本经济情况、做出自己购买行为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些数据信息技术承载着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重要部分功能,对食品质量安全文化意义重大。

然而,在食品包装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食品包装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统一,有的故意采用缩小字体、掩色等方法,使消费者难以发现和识别,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一些在线食品成分表是“隐形的”,或故意隐瞒更多食品添加剂和营养成分不平衡等不利信息,或不愿支付成本对食品的成分进行检测和校准,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风险。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过度包装。临近端午、中秋等节日,粽子、月饼礼盒的多层包装,贵重材料的使用,高价值商品的混杂,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抬高产品价格,增加消费者负担,也与绿色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要组织制定更加完善的行业标准,明确食品包装信息的标准定位和清晰度,加大对食品包装违规行为的抽查力度,及时查处违规企业,提高违法成本。另一方面,我们将严格执行商品过度包装的标准要求,如限制月饼、粽子等食品包装的层数,压缩包装间隙,降低包装成本,严格包装要求,引导企业规范包装行为。

 食品生产企业是确保食品包装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出击。优化产品包装设计,从源头上减少过度包装,在包装材料选择上优先选择环保可降解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对包装材料供应商的审查和管理,确保包装材料的安全可靠;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清晰、准确地标注各种食品信息,不得隐瞒或误导。与此同时,企业应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提高产品质量上,而不是仅仅关注包装的“面值”,用优质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消费者还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监督意识。在购买食品时,仔细检查食品包装信息,包装信息不清晰、过度包装等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通过“足票”迫使企业改进。

食品包装虽小,却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各方共同努力,筑牢食品包装的防线,才能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健康、绿色、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健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