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为什么要转型成数字化?
不可逆的人口老龄化
日本65岁以上非劳动力人口比例近年来发达国家GDP增长平均下高达28.4%,已经进入超高龄社会。德国达到20.4%,位居欧洲第一。中国预计“十四五”期间将达到14%,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将加剧适龄劳动者短缺,带来许多新的生存发展问题。
不可逆的GDP增速低迷
近年来发达国家GDP增长平均下降到了1%,发展中国家下降放慢到2.1%,一些国家甚至是负增长。-经济下行是主要工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这种经济下行压力是“新常态”。
不可逆的经济全球化
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历史规律,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西方—些国家现逆全球化思潮。全球疫情背景下,逆全球化的言行愈演愈烈。
不可逆的制造业产能过剩
2009年金融危机以后,产能与实际生产的差距一直很大,90%以上的产品过剩。生产设备不能满负荷生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制造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全球制造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国际看: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数字化战略,期望利用数字化转型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 国内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产学研用基本形成数字化转型共识。
行业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在包括制造业、能源、交通、医疗、教育等几乎所有传统行业中逐渐渗透,并在每个行业中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人驾驶、智慧课堂等一系列新模式新业态,正在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发展主题。
制造业怎么转型成数字化?
业务模式从“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转变
业务模式的变革是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转型价值的直接体现。
传统业务模式中,往往只有最终的销售环节面向客户。随着市场对于产品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提升,要求企业实时洞察、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积极的体验,并以客户的视角来看待并优化整个业务,加速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从规模化转向个性化。
技术范式从“人智驱动”向“数智驱动”转变
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将为企业的生产、组织和运营带来新的价值创造。基于对海量工业数据的采集、分析、治理及共享,推动生产决策从“人智”不断发展为机器“辅智、混智”,并向“数智”演进,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效率。
组织方式从“传统组织”向“柔性组织”转变
传统的“层级式”组织架构,很难适应快节奏的市场变化以及客户对于生产全流程参与的需求;数字化时代,信息的传递更需要“广播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的节点,构建新型组织方式为员工提供开放共享、沟通协作的平台,减少信息壁垒,实现降本增效。
文化意识从“执行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
德鲁克有一句名言:“文化能把战略当早餐吃掉”。传统的数字化转型更着重于对技术、管理等,而忽视了企业运行的基础要素“人”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企业通过从上至下的推行数字化理念,培养全员从数字化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的逻辑,形成企业的数字化文化。
制造业转型成数字化的原则
顶层挂帅:数字化转型需要坚持“一把手工程”
标准先行:数字化转型第一要务是实现标准化
数字思维:比“机器换人”更重要是“数字换脑”
战略引领:数字化转型不是可选题而是必选题
持续引进:数字化转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分布实施:数字化转型需要分阶段“私人定制”
制造业转型落地抓什么
为更好的服务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落地,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按照“企业主体、因地制宜、以评促建、分类支持”的原则,提出了地方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参考实施方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服务地方有重点、有落点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
一是筑基础,拓展数字基础布局。
1. 抓“新基建”建设
2. 抓新兴数字产业
二是育企业,把握企业主体地位。
1. 抓企业成熟度评价
2. 抓龙头企业示范引领
3. 抓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三是固链群,串产业链结集群网。
1. 抓优势产业链“强链补链”
2. 抓优势产业集群和园区建设
四是强保障,强化政策服务保障。
1. 抓专项政策支持
2. 抓创新载体建设
3.抓服务体系建设
针对不同的行业、客户的接受程度和企业原有的环境,数字化转型的途径也不尽相同。然而,每个行业都面临着变革压力,而且每个企业都需要制定计划。如果没有抓住新的数字时代带来的机遇,企业将来成功的机会可能会大大降低。对于那些能够通过根据客户需求实施新的业务模式,并克服优化物理和数字要素的挑战的公司,它们能够在人才、合作伙伴和资源方面赢得先机,并将新的和现有的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成为行业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