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拉闸限电的背后,是国家在下一盘大棋

这两天密集看到多个制造业大省、原材料大省,以控碳为名义限电政策,要求工厂产能下降20%,甚至减80%,一直以来经济增长和保就业是我们第一目标,这种大范围的疯狂减产能行为,我30多年来第一次看到,连第一目标都不要了。特别是沿海地区对很多工厂直接停电,上三天,休了两天,工厂只能给工人放假,特别是很多出口企业,因为国外疫情,无法正常生产,刚刚购买新设备,建立新产线,准备提升产能。突然停工,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可即使是这样,我们依然得硬着头皮去做。

1.jpg

因为暴风雨离我们近在咫尺。

如今市面上各种传言很多,有人觉得发电成本过高是限电的主要原因。这只是一个表象,其实国家这样调整是站在战略层面来考虑的。动力煤进口长期占国内使用量的5%-10%,澳大利亚占其中的50%,今年以来,国内通过扩大印尼(同比增加19.8%)、哥伦比亚(同比增加163.9%)、俄罗斯(同比增加79.8%)、南非(首次进口,占总进口量9.6%)等国的进口,抵消了相当部分澳洲的空缺。所以,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何制造业正在赚钱的好风口,国家却在用各种办法来限制,不是要扶持实业吗?怎么还不让生产。一是从宏观上来说,根据目前的政策执行力来看,在中央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以来,全国已经各个部门开始行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将面临电力紧缺的情况,原因1:要减少化石能源用量。传统的化石能源是煤炭、天然气、石油,那取代这些能源的最清洁最高效的能源是什么?就是电。因此在许多传统行业(大部分都会用到锅炉之类的)都会进行煤改电、气改电,导致电力需求会急剧放大,看看目前的A股就知道电力行业有多火了。

1.jpg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美国的印钞机是核动力印钞机,当自己没钱花的时候,就通过美联储大放水来收割全世界。当初特朗普上去的时候,先是印了一波钱,拜登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地推出超级基建计划,从前到后已经印了超过10万亿美元。原本美国打的算盘是通过印钱转移通胀,并且扶持越南、印度接过我们制造的大旗,可是没想到疫情直接把印度搞瘫痪了,自己都顾不上,那还管得了美国那摊子事。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疫情控制得最好,能够正常开工,大量生产商品。于是,海外的订开始大量回流到中国,外贸加工企业就买下了互联网大厂996和007的专利,就这样还不能满足生产。海关总署9月7日发布数据,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3.7%,比2019年同期增长22.8%。这也是我国外贸连续15个月正增长,进一步呈现稳中加固的态势。这么大幅度的增长,可以说是近十几年来罕见,那今年外贸加工企业是不是赚翻了?郑重地告诉你:恰恰相反。也可以说是这种局面非常尴尬。

大宗商品一般都是低端、可复复制、易替代的特点,但是原材料,比如铁矿石、铜矿、等都是垄断性资源,基本都在澳大利亚手里,而澳大利亚的矿山基本被美国控制着,所以美国有定价权。对中国这样的工业国来说,原材料涨价是很难受的,因为我们的资源需求非常大。国内制造业利润率也就3%左右,撑死不到5%,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头来却是给原材料大国做嫁衣。

1.jpg

中国对国际市场的大宗原材料依赖多严重?铁矿完全依赖进口,澳大利亚几乎垄断了全球的铁矿资源;铜也严重不足,作为全球最第一大铜进口国,消耗量占世界的40%,但70%的铜把持在必和必拓等国际巨头手里。石油更不用说,虽然中国在石油安全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但无非是渠道多元化,定价权还在美国手里,美国说涨价,几乎所有的化工品都要涨。我们往国外输出的都是低附加值的产品,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换取了微薄的利润,这显然是不合理的。2021年1月份,秦港5500大卡煤炭为500元/吨,到了9月份最高点的时候,达到了1009元每吨!这可是100%的涨幅!这就要了命了,要知道,中国火力发电,占全国发电量的73.32%,煤价一涨,发电厂发现原来买一年电煤的钱,只够买半年多了!那如果保证发电量咋办?就要赔钱了!

其实你要说生产出的东西能赚钱也行,原材料方面价格持续上涨,下游的企业基本没啥利润了,这个时候我们生产就是亏钱的。而且很多企业争相压价,本来利润就不高,直到压到谁都赚不到为止,居然硬生生地把美国加的关税给磨平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控制风险,现在产能已经有点过剩了,如果越南、印度等国一旦从疫情中恢复,这些订单立马就会转移出去,结果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没人要了,到时候企业面临破产,大量产品堆积如山,这个场景不敢想象......所以这段时间主动去产能,通过限电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出口价格,避免出现不可控制的风险。但企业个体的角度,看不到那么长远。因为海外的订单,是不可持续的。

1.jpg

而国内因为解决增量订单而增加的产能,企业从银行贷款,在未来会成为大量中小企业的沉重负担。只有从源头限制了产能,让部分下游企业无法盲目扩张,才能在未来订单危机到来的时候,真正地保护到下游企业。以上如果理解了,那么未来发改委配合能耗管控的一切政策都能理解。上游会逐步降温,大宗原材料也会降价。可以说这是中国应对近半年来原材料暴涨的一步妙棋!

出口数据会下降是必然的。如果出口数据疯狂飙升才是极度危险的。这其中的平衡,只有中国这样经济恢复最好的国家,才能做好取舍。欲速则不达,这就是国家对制造业的潜台词。控能耗,不仅仅是碳中和的要求。更是国家保护制造业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