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智能物流的发展和对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以Kiva为代表的移动机器人、无人叉车、AGV和无人驾驶车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物流移动机器人实现自动化、无人化作业的重要前提是激光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此外,如何确保自身安全以及周围环境中人员和其他设备的安全也离不开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和这些设备的“眼睛”一样,为其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作为物流移动机器人的核心传感器,激光雷达也迎来了快速发展。促进物流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认真落实国家提出的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任务要求,江苏省发改委加强探索创新,充分发挥智慧物流在降本增效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打造“江苏样板”。
推进改革试点的主要工作
发挥“创造性”,具体落实国家试点任务。我们与交通运输部共同发布了《大力发展智能物流、推进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了“六大任务”,包括推进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推动智能供应链创新应用,推动智能物流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加快智能物流标准和完整性体系建设,“五个试点”包括网络货运平台示范试点项目、物流关键技术突破性试点项目、智能物流学科培育试点项目。
注重"科学性",规范试点示范课题的选择。先后与交通运输部确定了两个智慧物流城市试点、四个物流园区智慧转型试点、两个网络货运平台示范试点、七个物流关键技术突破试点、十个智慧物流学科培育试点,通过召开专题推介会,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试点主体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和探索性实践。
坚持“系统性”,整合优质资源,促进合作。充分发挥省物流行业领导部门的作用,联合省现代物流协会、省交通物流协会、省物流供应链研究院等协会,推进评选标准、考核评价,各类试点项目的工作总结和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总结。积极争取省财政资金100万元作为推进试点工作的资金。
在“细化”的基础上,做好亮点和特色的复制和推广工作。定期与新华网采访试点单位,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和亮点,对智慧物流降本增效的“江苏案例”、“江苏经验”、“江苏模式”进行系列报道,形成良好的宣传效果。
试点工作成果
培育企业实体发展中的“强”,突出示范引导作用。一是提升企业物流全过程智能化服务能力。儿童王儿童用品有限公司遵循“信息化-在线-智能化”的原则发展路径:试点期间,物流总成本基本从5%降至4.5%,库存周转率提高10%,物流服务满意度达到95%,物流信息交流达到80%。第二,鼓励企业开展大数据支持、网络共享和智能协同应用。连云港港控集团有限公司搭建了在线货运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试点期间,港口的平均道路收集和配送成本下降了6%,集装箱货物的运费下降了15%。第三,鼓励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企业拓展增值服务。江苏飞利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开辟了制造商、供应商、物流供应商、海关监管等跨组织的业务链。人力成本降低了20%,货物存储空间增加了16%,管理成本降低了约10%,供应链运营效率提高了约20%。
看关键核心技术的"效益",促进产业全面升级。一是加强智能交通技术和装备研究。东南大学开展了智能物流无人运输系统的研究。团队在智能网络车辆领域的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二等奖。第二,构建智能物流信息平台。余江科技建设“一河通”智能物流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研发北斗AIS(4G/5G)智能一体机,集成船舶导航所需的AIS、北斗定位、电子航道图等功能,推动船舶信息监控管理设备总投资成本降低50%。第三,加强智能冷链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景创电气开发了以冷链安全和透明数据共享为核心的云服务平台“景创冷云”,试用客户的综合供应链成本降低了20%以上,平均库存周转率从9.1%提高到12.8%。
“完善”平台的关键环节,促进供需之间的有效联系。一是依托网络货运平台技术,推进生态商务。中储智运推进正大制造管理有限公司互联互通项目,为供应链数字化提供系统技术支持,降低物流成本3000多万元,降幅超过8%。二是整合区域物流市场资源,提高运营效率。通过智能物流系统平台的优化功能,武运通车货匹配率提高70%,时效性提高35%。整合苏南地区社会物流资源,帮助物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10%,提高车辆实际载客率10-15%。
在园区主要位置“创优”,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张家港九龙钢铁物流园区加强了智能化改造,运营效率提升50%左右。在线处理、所有权转移和出站比例分别超过95%、85%和86%。司机计费时间从6分钟/订单减少到2分钟/订单,出入库结算业务人员减少约50%。
连接城市资源配置中的“网络”,建立智能物流系统。南京提出“建设智能物流创新城市”,并建立了由南京市发改委和交通局牵头的协调机制,将试点工作纳入相关工作考核。徐州坚持“以整合为重点,以创新为突破口,以载体为支撑”,徐工在支持徐工推广使用“智慧微库”、推动东方物流和顺地河作业区建设煤炭供应链物流基地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建设“智能淮海国际陆港综合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