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8个部门正式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近十年来,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50%,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40余家。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构建了国际先行的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标准285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28项。培育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近80个。推广应用成效明显,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5%、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涌现出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

12月28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8个部门正式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具体来看,《规划》提出了2025年三项目标: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完成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规划》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市场主导、融合发展、安全可控、系统推进等5条基本原则。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表示,要加强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联合体,开展技术、工艺、装备、软件和管理、模式创新。

WPS图片编辑.png

对于接下来的重点任务,《规划》指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系统集成技术开发、推进新型创新网络建设。同时,要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拓展智能制造行业应用、促进区域智能制造发展。不仅如此,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聚力研发工业软件产品、着力打造系统解决方案。此外,还要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强安全保障、强化人才培养。

《规划》还部署了“六个行动”,即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

未来五年,重点打造的智能制造示范试点究竟是什么样?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介绍,首先将推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的深度应用;二是打造智能车间,覆盖加工、检测、物流等环节,开展工艺改进和革新;三是建设智能工厂,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此外还将面向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电力装备、医疗装备、家用电器、集成电路等行业,支持智能制造应用水平高、核心竞争优势突出、资源配置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