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 上海数字化经济创新策源地

目前,数字经济的主要阶段正日益从消费端向工业端迁移。顺应这一大趋势,上海正在加快产业端数字化转型,特别是以智能工厂为核心平台,增强创新能力,培育核心技术,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

上海一直是国内制造业的高地,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应用,为“上海智能制造”增添了新的光彩。专家认为,智能工厂是当前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和轨道。与传统工厂不同,智能工厂将数字技术与智能设备深度融合,将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创造特殊的竞争力。

2020年,市经信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规划部署,推进100家智能工厂建设,建设10家标杆智能工厂,三年内拥有10家一流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和10个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年是该计划的最后一年,其结果已经公布。

高端制造业一直是上海的优势产业,在创新和数字化的推动下,制造业被视为承载硬技术和支撑关键技术的平台。智慧工厂不仅意味着单个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自我提升,而且具有广泛的辐射带动作用。在2019冠状病毒疾病阴影下,上海智能工厂已经进入了一个强有力的阶段。“上海制造业”已经注入了强大的韧性。统计显示,近两年来,全市制造业新增投资增长迅速,其中智能升级投资比重超过土地、厂房等传统要素。智慧工厂的建设不仅支持上海的产业投资,也有助于企业降低对劳动力的依赖。事实证明,上海领先的智能工厂是恢复工作和生产最快的企业。同时,它还得益于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产量的扩大和劳动力消耗的减少。即使受到疫情影响,企业人均产值仍有明显增长。近两年来,上海智能工厂的产出效率平均提高了30%左右,机器人、自动化物流等行业的增长速度更大。

此外,上海的智能工厂往往位于相关产业链的核心,从而成为智能设备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赛马场”,对上下游的技术进步起着推动作用。在探索“用机器人建造机器人”的同时,新世达机器人协助自主研发机器人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器等“三大部件”。在加快智能工厂建设的过程中,上汽集团带动安吉物流成为国内智能仓储领域的龙头企业,并在全国赢得了多个大订单。总的来说,在过去的几年里,上海已经出现了大约200个智能“第一套”项目。预计在“十四五”期间,这一数字将增至300多人。与此同时,随着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集成商和服务提供商走出国门,成为智能工厂建设的骨干,智能制造的“上海模式”也开始在海外复制。

当前良好的发展趋势应该转化为进一步起飞的潜在能量。目前,上海将围绕新轨道的布局、新动能的激发、新终端的打造,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以更好的环境和服务,提升上海制造业的数字竞争力。智能机器人、智能设备和智能网络车辆的发展与智能制造密切相关,上海也将重点关注布局。根据近日发布的上海高端装备产业“十四五”规划,上海将以“高端引领、数字驱动”为主线,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的融合发展,形成世界级知名企业和产品矩阵。

在机器人产业领域,一方面将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在汽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消费电子、集成电路等行业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将努力使服务机器人“走进百姓家”。在数控机床、增材制造和智能传感器领域,上海不仅将关注龙头企业,还将积极支持一批小巨人和隐形冠军的快速成长。在智能互联车辆方面,上海将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快智能驾驶、智能互联车辆和智能驾驶舱的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公共交通领域新技术的商业落地,卫生和分配。

事实上,面对数字化浪潮,工厂可以站在创新战略的前沿,包括在宇宙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闵行区正在建设的大基机器人超级工厂,不仅将实现未来的机器人建造,还将利用自主开发的智能平台,创造一个“元宇宙”,在虚拟世界中高效训练机器人,这将大大压缩数千次线下试验和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