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振兴数字化改革为重点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大数据、物联网、5G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业态不断出现,高科技在农村同样大有作为。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加快“数字皖农”建设若干措施》,落实省委关于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部署,加快“数字皖农”建设。

《若干措施》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提出了10项具体支持措施。在农业生产方面提出三项具体措施,包括推进生产数字化构建,推动种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生产过程数字化改造,到2025年全省建设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数字农业工厂400个;推进经营数字化增效,打造高端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管理数字化升级,推动粮食生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管理数字化建设。

在乡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方面,《若干措施》提出两项措施,包括推进服务数字化延伸,健全延伸到村到户的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运用数字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近年来,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为抓手,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应用。

目前,全省已建设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300个、益农信息社1.3万余个,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成运行,农村产品上行网销额达693亿元。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信息中心发布的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20年安徽省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达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四位。其中,全省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41.6%,高于全国19.1个百分点,与浙江省并列全国第二。

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与数字农业农村、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信息进村入户、品牌打造等工作相结合,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持续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对接和丰收购物季活动,进一步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抓好砀山、金寨、颍上3个国家试点县和18个省级试点县建设,推动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出村进城模式。